不锈钢冲压件表面保护方面对保护膜有以下核心要求:
一、关键性能要求
1. 粘合剂适配性
- 需采用丙烯酸类低粘性胶水(粘性值建议3-6N/25mm),确保冲压后无残胶,尤其对BA表面(镜面/亮面)不锈钢必须使用无硅胶水。
- 粘性需具备温度稳定性:在冲压油环境下(80-120℃)保持粘性不衰减。
2. 耐温性能
- 短期耐温需达**150℃/30min**(模拟连续冲压热累积),高温后剥离强度变化率需<15%。
3. 材料力学性能
- 基膜厚度建议≥50μm(镜面处理件)至80μm(深冲压件),拉伸强度>40MPa,延伸率>300%以适应5mm以上拉深变形。
- 穿刺强度需>20N(模拟冲压模具R角应力集中)。
4. 化学兼容性
- 需通过48h盐雾试验(5%NaCl)及72h酸碱油测试(pH3-11,含冲压油环境),保护膜边缘不得出现渗透性腐蚀。
二、特殊场景强化需求
1. 表面处理适配方案
- 镜面(BA表面):需使用雾度<5%的光学级PET基材,表面粗糙度Ra≤0.1μm。
- 拉丝面:保护膜需带微弹性(弹性模量0.5-1.2GPa),避免纹理压溃。
- 镀钛/PVD涂层:保护膜需通过168h百格测试(ASTM D3359 B法)。
2. 工序衔接设计
- 针对连续模冲压线速>30次/分钟场景,保护膜需具备抗高速摩擦起皱特性(摩擦系数<0.3)。
- 焊接工序前处理兼容性:保护膜燃烧残留物需满足ISO 4042标准(残留灰分<0.1mg/cm²)。
三、质量验证标准
1. 过程测试规范
- 模拟冲压测试:使用实际模具进行≥500次连续冲压,保护膜破损率需<0.5%。
- 环境老化测试:85℃/85%RH条件下500h后,剥离强度保持率>90%。
2. 追溯与包装
- 要求保护膜自带可读二维码(符合GS1标准),每卷独立包装需含干燥剂(露点<-40℃)。
四、增值服务需求
1. 工艺协同开发
- 期望供应商提供DOE实验设计,针对不同材料(如SUS304/316/430)开发专用配方。
- 建议开发智能保护膜:集成压力感应标记(可显示冲压应力集中区域)。
2. 环保合规
- 需提供完整MSDS报告,符合欧盟REACH(SVHC<0.1%)及中国GB/T 26572标准。
#不锈钢 #保护膜